国足选帅频频遭遇失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名记的关注。其中一位知名记者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足协的顽固不化。三大明显问题暴露了选帅制度的缺陷。
在接连冲击世界杯未能成功之后,国足迅速更换了主帅,伊万成为又一位离任的外籍教练。多年来,国足主帅的位置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换,但遗憾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主帅都未能实现带领国足冲出亚洲或在洲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期望。如今,中国男足再次集结,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东亚杯努力备战。足协紧急联系了久尔科维奇,让他暂时担任球队主帅。随后,中国足协将召开会议,讨论为男足寻找下一个合适的主帅人选。
随队记者马德兴对此现象深感不满,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当前主帅选拔制度和流程的不满。他认为足协方面过于固执,严重的问题一直存在却无人愿意去改变。
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的选帅制度。从选帅的组织者到专家评估小组,再到高层管理层,他们都以自己的认知和设定的标准来选择主帅。他们认为新到任的主帅能够带领国足走出困境,重回亚洲强队的行列。然而,现实往往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即便是像里皮这样的世界级主帅,也未能帮助国足摆脱困境,最终选择辞职。这说明现有的选帅体制存在明显问题,但足协对此并不重视。
问题二:忽视球员意见的选帅过程。作为团队,球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相处等因素都会影响比赛的胜负。然而在国足选帅时,却从未征求球员的意见。他们一意孤行,完全忽视了球员在选帅过程中的重要性。球员不愿意与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教练共事,但这一点在选帅过程中从未被考虑过。
问题三:迷信经验主义的选帅标准。国足近几届的主帅大多与国内足球有一定关联,很多曾执教过俱乐部或青年队。这导致选帅过程中过于看重履历,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比如选择伊万,就是因为他曾在山东泰山执教并取得过中超联赛冠军,对中国足球情况较为熟悉。但在实际执教中,伊万承认自己对现今的中国足球、中国球员并不特别了解。这种故步自封的做法只会让球队的成绩越来越差。
除此之外,国足还存在着一个战术不定、兵无常法的问题。多年来,国足一直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战术和踢法,但却未能坚持下来。这种不断改变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战术战法被完全研究明白,球员们也在不断更换的战术中踢得越来越差,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对于现在的国足来说,是时候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变了。应该从青训、人才选拔、主帅选择等方面一点点慢慢做出改变。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改变,才有可能让中国男足再次成为亚洲的一流强队,才有资格去考虑争夺世界杯名额的事情。因此,对于足协来说,打破顽固不化的思维定势、认真倾听各方意见、科学选帅才是当务之急。